动汽车不仅让车主省下了油钱,还直接“干掉”了2800万吨汽油需求。相当于全国汽油消费的近五分之一。
对此,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讨论得“热火朝天”:
当前,在“双碳”战略的引领下,一个行业共识就是,能源转型革命已然成为催生时代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
和支撑。伴随而来的就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表现日渐突出,各类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。
但随着电动汽车、电动重卡、氢燃料电池车辆等各类新能源车的推广与普及,传统加油站单一提供燃油的服务模式,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
和机遇。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与命运转折点,从单一提供燃油的服务模式转型综合能源站,也成为了必然趋势。
而那些成功落地的综合能源站,无疑也是见证我国能源革命的发展范本。
01
守住过往,看见未来
加油站转型背后的生存逻辑
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曾提到:在碳中和背景下,未来三四十年间,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等大部分化石能源行业将逐步退出,以电力为主
的能源动力方式将支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,我们将迎来新一轮再电气化。而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多来自以电力为支撑的
高端制造业、服务业等领域。包括交通出行方面的汽车,也正在快速从传统的燃油方式转向以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。
市场层面,相关数据显示,2016年以来,受乘用车销量放缓、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等因素影响,我国汽油消费转入中低速增长阶段,替代能源拉
低了汽油消费增速约3个百分点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电动汽车进入全面市场化驱动阶段,直接导致2024年汽油需求由2023年的峰值水平开始下降。
而到2030年,汽油消费量预计为1.2亿~1.3亿吨,较2024年减少16%~26%。
展望未来,汽车结构也还将发生巨大变化,到2030年,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占比将超30%,对成品油的替代规模继续扩大,新能源汽车市场的
蓬勃发展也对传统加油站形成巨大冲击。(此处数据援引中国石油石化)
现实因素的倒逼下,加油站运营方似乎也要意识到:转型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,传统能源补给的角色定位亟待改写。
与此同时,我国新能源补能基础设施的布局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,尚未完全满足市场需求。而在此情况下,传统加油站凭借既有的
地理覆盖优势,也为其快速切入新能源补能市场提供先天助力。
而推动经营业态,从“加油+”向“加能+”升维,也是加油站行业从业者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路径。从“油+气+氢+电”到“补能+餐饮+购物+汽车
服务+休闲”,提供综合服务也成了加油站业态不断向外延伸和拓展的重要选择,通过跨行业协作来重塑产业生态、定义竞争对手,探索合作
边界。
02
打造智慧能源枢纽
转型后能源服务会有哪些新范式?
在政策层面,2024年11月9日,我国正式发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》,并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,其中就明确提到了鼓励发展综合能源服务。
具体内容即:国家推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、多能联供综合能源服务,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约能源服务,
提高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、低碳化、高效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虽然政策红利已经释放,未来几年内综合能源站的数量是否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,还需要大家共同见证。但政府的支持,必然会成为推动
综合能源站普及的重要力量,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范围内的能源补给网络,也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。
在应用层面,无论是技术侧的大数据、AI加持,为站点的远程监控、设备诊断等提供助力,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;还是产品侧的运用
光伏、储能等设施设备的应用,来综合降低运营成本,打造低碳甚至零碳的能源补给网络;还是在用户侧推出预约补能、便捷支付、一站式
服务等,来提升体验感和满意度;甚至是通过和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,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,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。这些都在深刻改
变着能源补给的价值,让传统的加油站进化成智慧能源枢纽。
落地到建设层面,据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不完全统计,2024年全国各省(区/市)已落地的具备两种或以上加油、
加气、加氢、充电/换电、光伏发电等设施的新型能源站综合能源服务站超20家。预计到“十四五”末,综合能源服务站
的占比将超过全部加油站的10%;预计到2030年,中国将有超过30%的加油站转型为综合能源服务站。
. . .
从传统加油站到综合能源站,这场转型虽然经历了一些发展阵痛期,但借由政策、市场和从业者的探索,综合能源站也
会像毛细血管那般,将绿色出行的理念输送到每个角落。
任何行业都会不断蜕变,每一次的改变,都将是一次重生。
2025年青岛小瑞智控科技有限公司,将致力于充电桩维修的后续市场,提供更专业的维修设备,更多产品的介绍大家个可以浏览我们该网站
的产品主页,有关产品问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