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电池回收领域两则消息引发业内广泛关注:一则是华商韬略8月14日发文《大学教授收废品,一年狂揽300亿》,
一则是中国资环8月15日发布的《中国资环引进!我国首批进口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顺利通关》。
华商韬略该文章中提到,曾经的大学教授许开华,靠回收二手废旧电池干出一家上市公司,并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
“2001年,35岁的他创办了格林美,使命只有十个字:让废物变宝,还地球绿美。”
仅2024年一年,格林美(002340)就狂揽332亿元营收,市值也超过300亿元,其客户包括
三星、LG、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。
今年5月,格林美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提到,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市场广阔,锂、镍、钴关键矿
产未来将靠循环主流供应。
格林美成功突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技术瓶颈,构建了一套完整的CTP电池包全流程除胶拆解工艺
体系,并实现核心装备的自主化,关键技术指标显著领先:拆解良率超92%(行业平均80%)、
除胶率100%,并突破了锂与镍钴锰的高效解耦技术瓶颈,实现了过渡金属(Ni、Co、Mn回收率
>99%)与锂(回收率≥95%)的原子经济性回收,建成万吨级示范线并直接产出电池级碳酸锂。
格林美还提到,2025-2027年是公司竞争关键期,公司2027年目标是实现600亿元营收规模。
来自中国资环的消息显示,8月15日,由中国资环旗下资环绿投国际公司从海外引进的20吨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运抵宁波
并顺利通过海关验收,这是《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、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》正式实施后我国首
批进口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,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迈出重要一步。
资料显示,黑粉是以锂离子电池废料为原料,经放电、拆解、热解、破碎和分选等工序处理后,得到的以锂、镍、钴等有价成分
构成的黑色或灰黑色粉料。黑粉中的锂、镍、钴等有价金属资源丰富度远高于原矿,再生黑粉原料进口有利于拓展供应渠道,
对原矿的过度依赖和开采,促进减排降碳和生态保护。
今年6月9日,生态环境部联合海关总署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商务部及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规
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、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》,自8月1日起实施。《公告》明确,符合要求的锂离子
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,可自由进口。
据悉,中国资环于2024年10月18日在天津挂牌成立,注册资本100亿元。
国资委公布的央企名录显示,中国资环是中国第98家央企,也是国内首家从事资源循环利用的央企。根据《“十四五”循环经济
发展规划》提出的目标,到2025年,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,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。
业内人士指出,作为循环经济领域的“国家队”,本次首批进口锂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通关,标志着通过主导再生标准与贸易规则,
我国锂电产业正从依赖原生矿产转向“原生+再生”双轨模式。

国内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现存量已超18.8万家 
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8月18日,国内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现存量达18.83万家,从注册量角度来看,近十年来相关企业年注册量整体
呈上升趋势,其中2021年注册量同比增长274.77%至2.80万家,达近十年来注册量增速峰值。截至目前,今年已注册2.77万家相关
企业,其中前七月注册量达2.6万家,同比增长7.51%。
从国标行业分布来看,国内电池回收相关现存企业中,超四成相关企业归属于批发和零售业,占比达46.56%,
归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相关企业,占比达22.46%。
从地区分布来看,国内电池回收相关现存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,占比达31.71%。其次为华南地区、华中地区、
西南地区、华北地区,占比均在10%-17%之间,其中华南地区占比达16.19%。
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信息显示,我国已设立了1万余个回收服务网点。
公开资料显示,我国已明确由车企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,目前电池回收领域的市场参与者主要车企、
电池企业、材料企业、第三方专业回收企业以及部分环保及能源领域的跨界布局者。
以新能源车头部公司比亚迪(002594)为例,近年来,比亚迪不断加强整车部件的回收利用工作,亦积极布局动
力电池回收利用业务,在自身生态内部打造“电池生产—整车生产—电池回收—梯次利用—再生利用”的完整端
到端的产业链闭环,有效延长电池的生命周期,助力循环经济发展。截至2024年年底,比亚迪已建立2家电池
工厂,共回收超过10,000吨动力电池。
动力电池头部公司宁德时代(300750)也依托子公司广东邦普,与客户携手打造“电池生产→使用→梯次利用→
回收与资源再生”的生态闭环。宁德时代财报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宁德时代已建立覆盖全球的回收基地,
形成了大规模、广泛的回收网络体系,具备27万吨废旧电池年处理能力,镍钴锰金属回收率可达99.6%,锂金属
回收率可达93.8%。2024年,宁德时代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营收近287亿元,2025年上半年达78.87亿元。

到2030年我国锂电池回收量或超400万吨 
政策层面,为引导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,工信部自2016年开始遴选培育骨干企业,
目前已培育了5批共148家符合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》的企业,在引导产业创新
升级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2024年12月,工信部修订发布了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(2024年版)》,
要求企业在冶炼过程中,锂回收率从85%提高至90%,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%,杂质铝含量需
低于1.5%等。引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,提升工艺水平。同时提出企业应建立产品可追溯、责任可追究
的质量保障机制,增加再生利用产品强制性标准要求,进一步提升综合利用产品质量。
2025年2月,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对动力电池发展面临的形势作出研判,并审议通过《健全新能源汽车
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。在此背景下,5月底,全国新能源汽车
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,部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。
会议强调,要完善法规标准体系,用法治手段规范回收利用行为;强化全链条监督管理,紧盯电池生产、
车辆报废、拆解利用等环节,打通全流程监管堵点卡点,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流向监测,依法查
处非法拆解污染环境、无照经营等行为。
该会议还指出,要加强行业能力建设,加大关键技术、工艺及装备的协同攻关和推广应用,进一步加强行
业规范管理,对规范条件企业强化“有进有出”的动态管理,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,引导行业健康发展。
7月,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提出,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、电动自行车锂离子
电池回收利用管理。
值得一提的是,欧盟《电池与废电池法规》(简称:欧盟电池法)第96条规定,2025年8月18日起,法规
第八章废旧电池管理要求正式实施。
欧盟电池法要求制造商(含在欧盟销售电池的中国企业或其欧盟子公司)必须承担EPR责任,包括注册、委
托PRO、建立回收体系、提供担保金等。
同时,欧盟电池法要求主管机关管理回收数据并向欧盟委员会披露,制造商需报告EPR责任履行情况(如回
收量、处理方式)。
市场前景方面,研究机构EVTank、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
行业发展白皮书(2025年)》显示,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为65.4万吨,同比仅增长5.0%,其中回收的
磷酸铁锂电池及废料达到40万吨,占比继续提升至61.2%,三元锂电池及废料为24.3万吨,实际回收的其他电池实际回收
量仅为1万吨。受原材料价格影响,整个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同比下滑31.0%至86.6亿元。
EVTank分析称,2024年以来,受上游材料价格下行影响,电池回收行业的经济性减弱,回收企业的积极性有所降低,
除头部企业营业收入有所增长,大部分企业营收和毛利双降。
电池网此前梳理发现,近十年内,锂价已经历两轮周期:第一轮是2015年-2019年,其价格从4.2万元/吨飙升至18万元/吨,
又回落至4.8万元/吨。
第二轮从2020年开始上涨,2022年价格一度逼近60万元/吨高点。2024年,在周期性的供需错配及海外减产保价等刺激下,
碳酸锂均价约9万元/吨。
进入2025年,碳酸锂价格延续低位运行趋势,年初吨价还在8万元左右徘徊,6月份下探至6万元上下,接近外采矿山成本
线,部分公司可能已经处于成本倒挂状态。
如今,碳酸锂吨价再度冲高至8万元以上。锂价回暖,回收企业的积极性也随之提升。
产能方面,EVTank数据显示,截止到2024年底,中国白名单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产能为423.3万吨/年,
其中梯次利用产能204.2万吨/年,回收拆解利用产能219.1万吨/年,整个行业的产能增速已经明显小于2023年之前,
行业进入理性发展的阶段。根据各企业的规划目标,到203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产能将达到1109.2万吨/年。

结 语 
展望未来,EVTank分析称,工信部修订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(2024年本)》及国务院
发布《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》等政策将进一步提升电池回收白名单门槛。电池回收行业的
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以及“作坊式”工厂将逐步消失和退出,整个电池回收行业将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,预计
到2030年,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达到424.6万吨。
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的产能布局已较为充分,然而废旧电池货源供应仍面临“僧多粥少”的局面。
从企业端来看,关键在于拓展电池回收渠道、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水平,并高度重视全流程安全管理。从政策
层面来看,新版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》等政策已发布,另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规
章制定工作计划,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暂行办法》也正在加紧制订出台。后续工作除持续完善回
收利用体系外,应聚焦于推动政策切实落地,加强动态监管与事中事后管理,以提升电池回收整体行业规范性和运行效率。
未来如何推动电池回收行业有序健康发展?2025年11月11-13日,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、ABEC组委会主办的
第12届中国(苏州)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(ABEC 2025)将在江苏苏州举办,本届论坛主题定为“求新应变 重
塑价值——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”,将针对“政策升维,电池新能源行业如何走向安全化、市场
化与规范化?”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。届时,600+国内外一流企业、上市公司、专精特新、瞪羚企业、独角兽、知名
机构、基金投资、行业协会、政府部门等高层将参会,精准对接,价值对话。
青岛小瑞致力于充电桩模块维修,巡检都有专门的检测仪,相关产品问题请联系我们!! !